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

許漢榮:問題不單是恢復範文與否──談高中中文科檢討文件

教育局剛公佈最快會在2015/16學年在高中中文科的課程,恢復加入文言範文篇章,以作為回應學界對於中學生中文水平下降的問題。根據剛公佈的「中、長期建議方案」(諮詢稿)及科主任問卷,當局建議中文科同工在十七篇古文作品中選出10至15篇,以作為未來在高中恢復考核文言篇章的「指定材料」。
綜觀十七篇建議篇章,時代涵蓋先秦以至南宋,體裁、題材尚算豐富,但總體而言,程度不深,有部分更是過往初中程度的篇章。這次的建議方案,篇章數量少,雖然尚算是經典作品,但只要與過往的中學會考中文科課程相比,即可見是次的建議方案不論在縱向(時代)或是在橫向(文類)都不及會考課程。
中學會考的中文科課程在2005年起實施,2007年起取消範文考核,同學在兩年會考課程當中,毋須再學習26篇的指定篇章,取而代之的是以能力導向的學習,即是將學習重點由以讀文學習,轉而為訓練學生讀、寫、聽、說的能力,外加綜合能力考核。換言之,學生根本無內容可學。亦因此造成了學生在中文課堂只是不斷的「做練習」,全然拆散了中文科的學習。
我過去一直擔任高考的口試主考員,跟同工談起,大家都同意,自從新會考中文科學生不同再學習篇章後,到了預科,不錯說話的技巧在老師的訓練下是進步了不少,但代價是同學的說話內容日益空泛,言不及義,比喻不倫的情況是越來越嚴重了。
在舊課程過來的同學,他們的語文基礎明顯較為扎實,原因是過去在讀文教學的時代,他們在中一至中五,至少都接觸了50篇或以上不同時代的優秀文字作品,加以部分作品老師要求同學加以背誦,在他們的腦海裡自然或多或少都有點優美句子留下。
外間常有一種說法,說道舊課程要求學生背東西,是一種「填鴨式」教育,不應鼓勵。但他們其實搞不清所謂「背」的意思。是的,過去的會考中文科,由於出題的題型來來去去都是幾種,答案自然萬變不離其中,也因此出現了「雞精書」,即是一些作者把某些源自評卷參考的內容,寫成合乎答題要求的文字,同學背了那些文字,也可應考。這種「背」是不應被鼓勵的,因為同學並沒有真正學到作品的要旨。
但是背誦篇章作品本身卻不一樣,尤其是韻文如古詩、駢文、近體詩、新詩等,同學通過背誦,方可領會作品的音樂性及節奏,對於了感受作品之美,很有作用。又例如背誦一些文章的佳句段落,則有助同學在寫作時不會執筆忘字,對中文學習有積極的意義。
然而,這都不可一蹴而就,是需要經過時間累積、沉澱才可。因此,為了我們的學生可以提升中文的水平,單是在高中課程加入考核文言篇章是不足夠的,而是必須連同初中中文課程一併調較,才有望長遠把香港學生中文水平提升。當然,作為短期措施,在高中課程恢復篇章內容,是值得支持的,但是高中3年只得17篇,在量方面似乎是仍有不足。
另外還要考慮文憑試的考核模式是不是有相應改變,才可使中文科重回正規。際此諮詢之時,各位中文科同工不是被教育局的問卷限制了大家的思維,應該把大家認為正確的中文科課程理念,清楚地向當局闡明。
(本文曾於2014-01-28刊載於《香港獨立媒體》。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