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

戚本盛:香港人需要新的中文運動

語文運動從來不只是語文運動,一百年前的中國大陸的新文學運動、白話文運動如是,四十年前香港的中文運動也如是。廿一世紀的香港,也需要新的中文運動。
四十年前的中文運動是反殖的,針對的是港英政府的英語霸權,爭取到中、英文享有同等法律地位,雖然改變不了英語的凌駕優勢,但改善不少因不諳英語所招致的不公。
中文運動延伸而來的母語教學運動,一直都以較純粹的學習效能為焦點,可是到了特區政府手裡,成為母語教學政策,卻異化為以語言分隔學校、甚至是階級分隔,把母語授課學校視作次等學校、母語視作次等語言的錯誤印象,更因而制度化下來,更為根深蒂固。
際此中港矛盾日漸升溫,面對一個法治不彰、賤視人權的專制政體,港人最大的關切早已不在回歸的磨合,而是再遭殖民的恐懼和焦慮。普通話教中文是否切合本地學習語文的規律,固已可議;到政府部門公然說廣東話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,更可見沒有確立口頭語的法定地位,可以令一個本地歷史、文化和身份認同的載體十分敏感和脆弱。
這不是廣州話、廣東話、粵語等等的名詞之爭,不是母語、方言、共同語或官方語言的概念之分,更不是一種語言會否如此即遭滅絕的學理之辯,這根本就是香港公民的身份認同的政治問題。
今天香港人實在需要新的中文運動,或者說是新一波的中文運動吧,其目標也正是上世紀的中文運動沒有完成的:確立廣州話作為法定口頭語的地位,而不是靠事實俱在的慣性,也不是靠個別權威的片言隻語,而是至今尚能倚賴的法定條文。
這其實也沒有排斥普通話和英語,反而通過兩文三語,港人可以外望,而無自處孤島之虞,最重要的是,通過予廣州話咫尺可容身之地,讓香港人少一點再殖民的恐懼。這不過是回歸十六年來港人最卑微的祝願吧。
(本文曾於2014-02-05刊載於《主場新聞》。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